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是前所未有的,但这也使得谣言的传播变得更加迅速和广泛。一些人为了吸引眼球和流量,不惜编造谣言,却忽视了这种行为可能触犯法律。近日,一起关于学校抽取孩子血液的恶意谣言被官方迅速击破,造谣者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案情简介
2024年9月20日,邳州公安接到群众举报,网民李某某发布了一段视频,声称某小学家长因孩子被抽取血液而聚集在学校门口。这段视频和文字引发了家长的恐慌和社会的不安。公安机关已依法对李某某进行了行政处罚,以警示公众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国汉律师解读
国汉律师指出,根据谣言的性质和造成的后果,造谣、传谣行为人可能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网络谣言涉及的民事责任主要包括:赔礼道歉、损害赔偿等。
网络谣言的行政处罚主要包括散布谣言、寻衅滋事、侮辱诽谤他人等行为。行为人可能面临拘留和罚款。
网络谣言的刑事处罚更为严重,包括侮辱罪、诽谤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等。嫌疑人可能面临长达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国汉律师建议
网络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广大网民应保持理性,提高辨别能力,不轻信、不传播、不制造谣言。同时,网络服务提供者也应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国汉律师建议,公众应增强法律意识,对于网络上的信息要进行甄别,避免成为谣言的传播者。如果遇到不确定的信息,应及时向权威部门求证。
国汉律师事务所呼吁大家,共同维护网络环境的清洁,遵守法律法规,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