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汉律师事务所:宠物领养背后的法律风险
在宠物经济的热潮中,“免费领养”听起来是个不错的主意。但真的是免费的吗?杭州的芳芳,辽宁的王先生在某二手平台看到免费领养宠物的帖子后,却意外陷入了宠物店精心布置的捆绑消费陷阱。
芳芳在宠物店签署了一份《领宠用户协议》,协议中规定她每月需支付400元购买宠物用品,为期两年。更令人意外的是,店家在未充分告知的情况下,为她开通了自动扣款服务。
而辽宁的王先生在领养宠物后不久,发现宠物生病,想要退回却面临高额违约金的威胁。合同规定,超过7天退养需支付1600元违约金,且已支付的服务费不予退还。
打着免费领养的旗号,实则让消费者支付项目繁多的费用,商家的行为到底是领养还是销售?
国汉解读
如果商家打着免费领养的名义,在宣传中隐藏一些不利于消费者的信息,例如领养后才得知附带条件,对消费者来说有一定的误导性,商家的这种行为可能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从合同性质来看,《免费领养协议》看似属于赠与合同,但往往约定领养人以预付储值的方式承诺一定期限在店内购买一定金额的宠物消耗品,实则构成了买卖(消费)合同,领养人是法律上的消费者,应当受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的保护,在法律上,此类《免费领养协议》可能构成格式合同,其中的捆绑消费条款可能无效,因为它们不合理地加重了消费者的责任。
国汉建议
在签订任何合同前,消费者应仔细审查所有条款,确保了解所有潜在的费用和条件。如果遇到不合理的合同条款,应及时寻求法律援助。
北京市国汉律师事务所提醒消费者,在宠物领养过程中保持警惕,避免陷入不良商家的合同陷阱。我们致力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呼吁监管部门加强对宠物行业的监管,确保市场的公平和消费者的权益。
(内容来源:工人日报)